国文社官方网站

 找回密码
 加入国文社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1|回复: 3

中观杯 茶缘 品 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18: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  茶; p# G' Y" Z+ S5 N

) |7 h' L4 F" o* l0 w/ }! N# c很多人喜欢喝茶,但他们喝茶的目的仅仅在于解渴解困,多一点的,也就是觉得多喝茶有利于身体健康,很少有人想着去慢慢品它。因为品茶需要时间,整天为生活奔波的人是没有闲情逸致去品茶的,他们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赚到更多的钱,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品茶需要心情,浮躁的时候是很少有人能坐下来静静品茶的;品茶还需要修养,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人是意识不到茶可以品的,在他们看来,那是极其无聊的事情,纯粹是一种做作的表现。
: o; r4 i) H1 D& f4 P  U品茶品的不仅仅是茶的清香,更多的是品一种心境,一种宁静以致远的心境。所以品茶的时间选择很有讲究,早起品茶,往往无法静下心来,也品不出什么感觉,因为总觉得这一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午品茶,更没有感觉,一方面因为此时天气过于燥热,只想赶紧喝茶来解渴解困,另一方面,此时人的心情会很浮躁,没有更多闲情兴致去品。只有晚上,晚上才是最佳的品茶时间,如果又恰逢月圆之夜,边赏月边品更是别有一番感觉。这时,一天的工作都忙完了,心情很放松,沏上一杯好茶,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听着舒缓的轻音乐,慢慢品味,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蒸腾的热气迷住了双眼,看着茶叶在壶中摇曳,不禁,连自己也飘了起来,思想随着热气,弥散亦迷离。; T  v: M) R2 @4 ^( x* g: n
品茶的感觉随心情的不同会有不同,心情好时,茶一入口,犹如一股清泉从你的心间流过,轻轻的,凉凉的,满满的。忧郁时,品一口好茶,犹如行走在大雪纷飞的夜里,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热热的,暖暖的。平静时,品一口好茶,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有人扔了一颗小石子,荡起丝丝涟漪。
7 x5 C' K5 {6 M+ k) F) J茶要独品,而且最好选择在静静的夜晚,一个人在农家四合院里享受品茶的舒服。听着舒缓的轻音乐,欣赏着月色美景,吹着幽幽的清风,思绪随之飘荡,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一切都由自己作主,轻松而愉快!. Q# e( V# [% k& L0 F' t( S3 D
如果非要约一人同品,那最好选择和自己有着相同嗜好的爱人或挚友,两人边品边畅谈,一边享受茶的清香,一边享受和同品之人思想共鸣时的快乐,一杯茶品完,感觉如沐春风,畅快无比。7 z* E6 e( x4 @
我之所以喜欢品茶,不仅在于品茶是一种享受,更因为品茶的过程就如在品味我的人生。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份宁静,在昼闲人寂听几声鸟儿鸣叫;在夜静天高,看几回云卷云舒,让自己的心灵悄然贴近人性的自然,享受生活最静谧的安宁。假能运离世俗物欲的纷扰,去感受心灵的宽舒和从容,该是多么地心宁气静、心旷神怡啊!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缺的就是这份宁静,这份从容,总是自觉不自觉加入到世俗的追逐名利的队伍中,最后,却只落得个两手空空。唯有品茶,才能让自己那颗浮躁的心得以宁静,也才能真正从世俗中解放出来。$ }7 U2 V/ T3 k3 q
喜欢品茶,更喜欢独品!喜欢宁静,更喜欢超然!) |, e" F7 ]0 O* V4 o& t

1 R7 ^# j0 m' M6 W9 W, R) ~茶语
) h9 A) b: S- X; y. ~: s
0 m6 p% ^# b, E* t我爱饮茶,不,只能算是爱“喝”茶而已。最先喜欢大口大口喝其涩涩的苦,而后逐渐才感知其淡淡的香。说附庸风雅倒算不上,只能说是兴之所至,如今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了。有朋友问:“能否说说关于茶的文化?”我却只能报以浅浅的一笑,无言以对了。于是,特意查了查关于茶的资料,其中一则茶故事是很有趣的:潮洲枫溪在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文人吴邦殿,官拜朝廷通政参议和尚宝卿等职。他为人诙谐且喜猜谜。一天,他居家时茶囊羞涩,就叫一个仆人头戴草帽,脚趿木屐,到邻居家讨一包东西,仆人问他要讨什么,他说不用言明,你去便知。仆人莫名其妙地到邻居家照他家主人的话对邻居说了,邻居大笑,让他带回一包茶。仆人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则哑谜,仆人是“人”字,头戴草帽是“草”,脚趿木屐是“人”字下面一个“木”字,合成便是一个“茶”字。真是妙哉呀!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赋予了茶文化何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智慧啊!
6 \1 l2 u8 k+ _4 W& X- G" h茶兴起于汉唐,盛于宋。最早的记载是在原始社会,公元前28世纪,《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西汉时期,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录。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自此“荼”也正式改为“茶”。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开始在建安设宫焙,专选北苑贡茶。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亲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著名的茶马古道,艰险超乎寻常,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沿途地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从这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折射出了华夏子孙的勇气、力量和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史料上记载,茶又曰:茗、茗茶、葭萌。爱茶之人普赞:“形美、色艳、香浓、味醇。我们不得不庆幸啊!直到现在我们还饮用着与古老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品,确实是件很令人心潮澎湃的事情。1 U9 B, f; D( P4 o7 y/ `
苏轼有诗云:“铜腥铁涩不宜泉。”说明古时烹茶的用具已很讲究了。发展到现在,紫砂壶则成了茶文化的标志,但我却喜欢用素雅的瓷壶,且喜喝淡淡的绿茶。有人称赞绿茶是“飘逸的”,其冲泡手法也要轻柔。约用85℃左右的开水,缓和地倒入壶中。深绿的茶叶在壶内翻卷着、碰撞着、舒展着;聚聚散散、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却又是一道别样的人生呀!浓浓的茶香从小小的壶口边缘,四溢开来,氤氲着、升腾着。茶水从细细的壶嘴里流出,轻轻地碰触着杯底,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也许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几滴不甘寂寞的水珠飞溅出来,飘落在茶桌上,晶莹剔透,久久不愿散去。此刻,淡淡浅浅的绿色茶水溢满圆圆的茶杯,自古就说水是有灵气的,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这清澈纯净的茶水,是多么的神秘又自然且充满着智慧和灵动哪!微微地呷一口,唇齿间余香过后,涩涩的苦瞬时在舌尖荡漾开来,即刻充溢全喉,肺腑之间穿过一股暖暖的热流,顿觉的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最妙之处,是暖暖的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手捧一卷散文,畅徉于优美的篇章里,并不时地呷一口清淡的茶水,那是何等的恬静和悠然!却道是:“饮一盏新绿,染满身书香”啊!此时,心化了,人也醉了……
9 V. ~$ M% c6 q2 F2 R唐卢仝曾作《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白居易《闲眼诗》云:“昼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诗人所提到的“碗”据考证,应比茶盏稍大,但又不同于如今的饭碗,从诗词来看,文人墨客的大碗饮茶,以茗享洗诗肠的那般豪饮,反映出古代文人与饮茶结下的不解之缘。在我看来,喝茶是一种心情,每一个场合每一个时间喝茶,都有一种心境所在。大碗喝茶是一种豪放,小杯品茶则是一种境界。从豪放里且能喝出茶的旷远和洒脱,从境界里亦能品出茶的柔韧和智慧。古时有位叫投子的禅师以禅说茶:“森罗万象,尽在其中。”只片语便道出了茶的万般滋味。可是,在世俗中有几许人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哪?因为我们毕竟是浮躁的,我们习惯了欲望难平,我们总是不断的苛求着。有副下联说的好: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周作人先生也在《雨天的书﹒喝茶》中这样说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那麽,在繁忙的生活中留出点闲暇,在嘈杂的心情中给出点平静,在纷乱的欲望中寻求点淡泊。“人”在“サ(草)”“木”间,孰能不喝茶?沏上一壶茶吧!让它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涤荡我们的胸怀,让我本良善的本性慢慢回归自然。
( }$ c& y  \+ \/ E此时,初冬的太阳慵懒地挂在窗前,暖暖的阳光塞满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一切的纷扰被赶走,墨香悄悄地飘满了书屋,桌前的那株海棠花也静静地吐露了芬芳。在这样的午后,不要,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一壶淡淡的清茶。
7 k, z, i, \: g1 @/ d) u2 w6 P(说明:编辑老师:
" q4 d% F( C  n- D            您好,这是我平时饮茶后随手写下的小文字,自己难做取舍。请编辑老师酌情处理,按要求取最好一篇参赛就行,谢,夏安!)
; }! ]: V% Q0 G4 @( _- y 2 K0 I5 A6 j0 c0 g; C
         个人资料
  ]) v( c% d, t/ T! ], f姓名:张洪钢
$ Y, S0 h- B' p* j4 y通联:山东济南历城区开源路钢城矿业5号楼2单元102
2 d0 u& H  B3 [6 N电话:(0531)88985460(固话)
$ L0 [+ C: C6 ~6 ^( K, M13075315571! U. [) \' |9 s, I0 L  `
邮箱:hihonggang@sina.com5 H; [/ m( G, J# C) O- e- |
QQ、微信:2761956741    红尘中人
9 h% g" G+ S5 G+ n$ J; L
发表于 2016-11-27 15: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二引用过多。综合分70.
发表于 2016-11-27 2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70分。问好文友。第一篇很好,第二篇感觉有点像说明文
发表于 2016-11-29 14: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65分。再接再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国文社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国文社官方网站 ( 皖ICP备2023006733号-1 )

GMT+8, 2024-5-2 11:29 , Processed in 0.0594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 acee2017下载